一、对称加密 对称密钥(Symmetric-key cryptography)


概述

对称加密是指加解密用同一个密钥的算法,根据具体实现分为流加密和分组加密两种类型:

  • 流加密(Stream cipher)是对称加密常用的一种实现方法,加密和解密双方使用相同伪随机加密数据流,一般都是逐位异或随机密码本的内容。

  • 分组加密加密(Block cipher),也叫块加密,将明文分成多个等长的模块(block),使用确定的算法和对称密钥对每组分别加密解密。现代分组加密建立在迭代的思想上产生密文。迭代产生的密文在每一轮加密中使用不同的子密钥,而子密钥生成自原始密钥。

对称加密普遍比非对称加密速度要快,实现更简单,适合大量内容的加密

DES (Data Encryption Standard)

DES是一种分组加密算法

DES算法的入口参数有三个:Key,Data,Mode,Key是密钥密钥占7个字节56位(64位里另外8位是用来校验的),Data是加密内容,占8个字节64位,Mode是加密还是解密。

DES算法于1976被确定,现在已经被认为不够安全,主要原因是56位的密钥过短。据说这个算法因为包含一些机密设计元素,被怀疑内含美国国家安全局(NSA)的后门。

DES算法有个拓展算法叫3DES,就是对数据块进行三次DES加密,增加爆破成本,但本质上也不够安全。

RC4 (Rivest Cipher 4)

RC4是一种流加密算法

RC4起源于1987年,现在已经被认为不够安全。
RC4由伪随机数生成器和异或运算组成。RC4的密钥长度可变,范围是[1,255]。RC4一个字节一个字节地加解密。给定一个密钥,伪随机数生成器接受密钥并产生一个S盒。S盒用来加密数据,而且在加密过程中S盒会变化。

由于异或运算的对合性,RC4加密解密使用同一套算法。这个算法实现起来很简单,只用了最基本的加、异或、循环,话说我大学时某个课程设计的做的加密算法就是简化版的RC4。

之后还出现了RC5、RC6加密算法,但RC5和RC6都是分组加密,和RC4原理并不一样。

RC5(Rivest Cipher 5)

RC5是一种分组加密算法,它和RC2,RC4,RC6都是同一个叫Ronald Rivest的人设计的。

相比RC4,RC5的密钥成了128位,但RC5仍然只需要基础的加、异或、循环运算,可以在很多硬件上实现。RC5有三个参数:字的大小,循环轮数(round),密钥中的8位字节个数,所以可以说RC5是一种可变加密算法。实际上循环轮数12轮以下的RC5都被认为是不安全的,会被差分分析法(Differential cryptanalysis)攻击,18-20轮才足够安全。

目前来说,RC5还是挺安全的,因为实现简单,消耗资源少,在一些传感器、嵌入式设备上使用很合适。

RC6(Rivest Cipher 6)

RC6是RC5的加强版,也属于分组加密算法。

RC6算法在RC5算法基础之上针对RC5算法中的漏洞,主要是循环移位的位移量并不取决于要移动次数的所有比特,通过采用引入乘法运算来决定循环移位次数的方法,对RC5算法进行了改进,从而大大提高了RC6算法的安全性。

RC6曾作为AES(高级加密标准)备选算法之一,但最终AES选择了Rijndael算法。

AES (Rijndael)

最后压轴出场的是最著名的单密钥对称加密算法AES,AES是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的缩写,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2001年发布的新加密标准。
AES现在就是指的限定了区块长度和密钥长度的Rijndael算法,同样属于分组加密算法,该算法是两位比利时学者1998年发布的。起初还有很多算法参与了AES甄选,最终Rijndael凭借高安全性和清晰的数学结构而被选用。
AES将Rijndael算法的区块长度固定为128位,密钥长度可选128,192或256比特(Rijndael原版支持128-256,n*32的区块长度和密钥长度)。

AES算法包括4个步骤:

  1. AddRoundKey—矩阵中的每一个字节都与该次回合密钥(round key)做XOR运算;每个子密钥由密钥生成方案产生。
  2. SubBytes—通过一个非线性的替换函数,用查找表的方式把每个字节替换成对应的字节。
  3. ShiftRows—将矩阵中的每个横列进行循环式移位。
  4. MixColumns—为了充分混合矩阵中各个直行的操作。这个步骤使用线性转换来混合每内联的四个字节。最后一个加密循环中省略MixColumns步骤,而以另一个AddRoundKey替换。

截止现在(2016),AES在算法层面上是安全的。2005年有人公布过一种缓存时序攻击法,但使用场景非常极端。

未完 其他待补充

二、非对称加密 公钥加密(Asymmetric key cryptography)


概述

公钥加密的思想于1974年被提出,相比对称加密无需共享密钥,更加安全。但是没法加密大量数据,一般用来加密对称加密的密钥,而用对称加密加密大量数据。
非对称加密的原理如下:

  1. 消息发送方A在本地构建密钥对,公钥和私钥;
  2. 消息发送方A将产生的公钥发送给消息接收方B;
  3. B向A发送数据时,通过公钥进行加密,A接收到数据后通过私钥进行解密,完成一次通信;
  4. 反之,A向B发送数据时,通过私钥对数据进行加密,B接收到数据后通过公钥进行解密。

RSA

RSA算法是最著名的非对称加密算法。RSA是1977年提出的,名字来源于Rivest、Shmir和Adleman三位作者。
我们平时用到的SSL协议,TLS协议都采用了该算法加密,SSH(Secure Shell)也是基于RSA实现的。

RSA的数学基础是极大整数的因数分解,具体实现过程如下:

  1. 随意选择两个大的质数p和q,p不等于q,计算N=pq。
  2. 根据欧拉函数,求得r=varphi (N) = varphi(p) * varphi(q)=(p-1)(q-1)
  3. 选择一个小于r的整数e,使e与r互质。并求得e关于r的模反元素,命名为d。
  4. (N,e)是公钥,(N,d)是私钥。
  5. 加密时,加密的块 n^e ≡ c(MOD N),得到的c就是密文。解密时,c^d ≡ n(MOD N)。

要破解RSA要解决怎么把一个极大数分解为两个质数p和q,然后通过欧拉函数再得到公钥和私钥。但极大数因数分解目前还没什么好办法,所以只要N足够大,RSA在算法层面上就是安全的。

当N的长度为256时,用普通电脑花几小时即可以分解,当N长度为512时需要花数月时间分解,1024时需要大型分布式系统才能分解,长度到2046则可以确保是完全安全的。目前已有记录里,被分解的极大数最大位数是768位,于2009年被分解。

RSA也常被用来做数字签名,在消息内附加一个私钥加密过的散列值(Message digest),以此来确保消息发送人是可靠的。

椭圆曲线算法(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)

椭圆曲线算法也是一种非对称加密算法,于1985年被提出,以下简称ECC。
相比RSA,同等破解难度时ECC的秘钥更短。另外,ECC可定义椭圆曲线群的双线性映射,该特性可能将来被用来实现身份基加密体制(Identity-Based Encryption,IBE)。

ECC的数学基础是求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。实现比较复杂我就不写了,因为我也看不懂(⊙﹏⊙)b。 也正因为实现复杂,ECC的加解密速度慢,消耗资源也更多。

ECC也同样可以实现数字签名,叫做ECDSA。

ECC的秘钥长度最小要求是160位,建议是163位。目前已有的破解记录是109位,一万台机器破解了一年半。所以ECC在算法层面是可以保证安全的。

ElGamal

ElGamal加密算法是一种用于对采用Diff-Hellman方式进行交换的公钥进行加密,常被用于数字签名和密钥加密的算法,ElGamal的数学基础是有限域上的离散对数问题。

选择一个素数p和两个随机数g 、x (g、 x < p ),计算 y ≡ g^x( mod p ) ,则其公钥为 y, g 和p ,私钥是x ,g和p可由一组用户共享。

ElGamal方法中一个明文对应两个加密结果(g^a和g^b),因此密文空间的大小是明文空间大小的两倍,也就是说纵观整个通信过程,收发密文的大小是实际明文大小的两倍。

待补充

三、哈希算法


概述

我们经常说MD5加密,但追根究底的话,MD5应该是哈希函数(Hash Function),而哈希函数并不等同于加密(Encrypt),不过我们平常也把哈希叫做加密。哈希函数也叫散列函数,散列函数把消息或数据压缩成摘要,使得数据量变小,将数据的格式固定下来。该函数将数据打乱混合,重新创建一个叫做散列值(hash values,hash codes,hash sums,或hashes)的指纹。散列值通常用来代表一个短的随机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字符串。

说人话就是哈希(Hash)是将目标文本转换成具有相同长度的、不可逆的杂凑字符串,而加密(Encrypt)是将目标文本转换成具有不同长度的、可逆的密文。

哈希主要用来校验身份,错误检查,完整性检查。

MD5(Message-Digest5 Algorithm)

MD5即消息摘要算法,是最著名、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哈希算法,于1992年被公开。MD5之前还有MD4、MD3、MD2等哥哥算法,MD5是最终的改进版。
MD5输入不定长度信息,输出固定长度为128-bits的散列

未完 待补充